龟背城的前世今生

字数:3405 2022年04月19日 综合

■初守亮  

        龟背城,今山东博兴县县城,鲁北地区一座小城。龟背城,取自神龟负城护佑之意,乃吉祥繁盛之地,是一座人文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厚重的古老名城。据说当年龟背城有四座城门,为朝宗门,通济门,来薰门和拱秀门,分别为神龟的四肢。城北的北关村有一座周武庙,庙里竖着一根大旗杆,为神龟之尾。城东面有一条土路,两边各有一眼水井,井水清亮而甘冽,乃是神龟的双眼。传说中的“双眼井”就像两盏指路明灯,照亮了龟背城的前世与今生。
      记忆中的小城,周长不足两千米,完全是一座袖珍式玲珑小城。城墙早已残垣断壁,破败不堪。远远近近地散落着低矮的民居草舍,大多已陈旧、甚至残破。城内及城北是青砖黛瓦的公安局,新华书店及文庙。只有一栋二层的百货公司,恍如鹤立鸡群,一副古老与现代相结合的塑雕门面,彰显着小城跟紧时代的信息与繁荣程度。城东南是年代久远的锦秋湖,似乎多年无人寻踪问迹。偶尔听老人们讲起当年的锦秋湖,湖水潋滟,菡萏摇荡,细柳垂烟,风景怡人。湖心有一座锦秋亭,亭内有诗曰:“薄城烟水际,盛侣且逢秋。酒待杯中月,人邀湖上楼。苍茫碧柳岸,零乱锦花洲。世态何须问,盟心有白鸥。”详尽地道出了曾经锦秋湖的旖旎风光。老人们绘声绘色,如数家珍。城东侧的土路南北通达,顺小路远远走来,就能看见垂柳青荷间,坚实的城墙墙基,平铺卧砌的青砖,却早已光怪陆离,印记斑斑。层层叠叠的由护城河水面向上,姿态俨然而稳固,见证了龟背城几百年沧桑的历史根基。
      龟背城慢慢褪下千年沉重的驱壳,沿着这条土路,轻装前进,不声不响地向北向西拓展。城内那些大小的机构,踏着前人的履痕,如神龟的后人,一个个从旧城搬出。于是新城址造型各异的高中档建筑,如雨后春笋相继矗立起来。纵横交错的大街相互贯通,宽阔而平坦,井然有序地与小城彼此连接,并且都三五十米宽阔。各个事业单位、商业单位,以及学校等,一设计就留出几十米不等的广场。小城人多与土地打交道,一寸土地一寸金啊!天高皇帝远的,那见过这种场面!纯朴的情愫让他们觉得:土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是他们世世代代祖祖辈辈的依赖,怎么能这样折腾!这么宽的路上,成天也不见驶过几辆汽车。夏秋时节,有农人赶着驴车,拉着刚打下的庄稼,叮叮当当的到街道上晾晒。还有炒货厂的瓜子,薄薄的晒出几里地远,从路上走,经常看到晾晒的瓜子里的牲口粪便。
      或许就没过几年吧,城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每遇博兴大集,几条宽阔的街道上,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各大商场及锦秋市场、农贸市场里,买的卖的,人来人往,摩肩接踵。汽车的笛声也逐渐清晰可闻。小城聚来了四面八方的外乡人,也招来了智慧的乡下人,道路上开始出现拥堵现象,于是,值勤交警英姿飒爽的动作,成为每一个交通路口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时,人们才意识到当初设计者们的超前意识与英明决策。老城居民与附近村民,相继从逼仄的老城和土籍的乡村搬出,涌入新城,集聚每一个洁净的小区,住上花园式现代化的高楼洋房。
      顺着龟背纹理与脉络,清晰的记忆深处,青石铺就的街道径巷,陈旧而沧桑,夜晚没有一盏路灯,黑夜静的如同死寂。闭塞的人们,对于路口设置红绿灯更是闻所未闻。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新城的街灯开始闪烁,明明灭灭的像一条条蜿蜒而去的灯河,点缀着变幻迷彩的霓虹,把小城的夜景打扮得富丽堂皇。各大要冲街道路口,也逐步安装了红绿灯,盏盏威严,炯炯如炬,如同神龟眨动的双目,注视着小城人的安全出行,也规范着小城人对交规的认识,让小城人从心底,从一开始就与文明礼貌结缘。于是,街道两旁的绿化带也在不断的变换着样式与模式,从稀缺的树种和艺术各异造型外,街道上出现了能够移动的点睛花坛花车,或瓷或钢制的花盆花坛外面,多用天然的蒲草与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结合,打造出全国名副其实的草编之乡的形象与品牌。不用咱夸耀,精美传统的草柳编工艺,滨州市的博兴县,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名副其实的“中国草柳编之乡”,已二百多年的历史。随着电子商务的推进与发展,小城跻身中国“淘宝村”数量最多的县城。小城人勤劳务实,生性聪慧,能把祖辈相传的草柳编工艺发扬光大,似乎已在他们的意识之中。因为从偎依在神龟怀抱的时候,草柳编作为一种较为流通的廉价农艺产品,救活了匍匐在生命线上的家乡人,奶大了一代代从家乡走出去的人,招来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广大的客商。最引世人关注的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庞大而造型别致的“西班牙馆”,以炫酷独特的设计,新颖大气的草编装饰而成。馆内陈列了一千多种纯手工的草柳编工艺品,浑然天成,分别畅销四十多个国家。无不彰显着小城的草柳编工艺品,已走在世界的前列,无不展示着小城独有的个性与魅力,说明了小城人奔涌在新时代的经济大潮中,超前的眼光与卓识和与时俱进的襟怀与精神。
      如今,龟背城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沧桑与繁华,也在博兴人的记忆中老去淡去,日益兴盛的博兴城风华正茂。当回归到哺育我的这块热土,当我再次想起神龟护佑的博兴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历史脉系。据此六千五百年的农业文化,即后李文化,五千年的齐文化,五千五百年的北辛文化,四千三百年的大汶口文化,两千六百年的海岱龙山文化,千年佛教文化,孝文化,戏文化等历史悠久而厚重的文化传承,屹立于鲁北地区不断绵延着一脉相承的中华文明,成为小城飞速发展的自信与底气的奠基石。
      步入城南腹地,如偎依于母亲的怀抱,亲切而温暖。徜徉三河两水一湖,形如三龙戏珠,又似蛟龙出水。博安路与新城二路,如两条色彩亮丽的纽带,把博兴城与支脉河,南水北调河,小清河,麻大湖贯穿成南北通透,四通八达的世界信息腾飞通道,使博兴更加前景无限,凝神聚气。城西住宅园高楼林立,鳞次栉比;城东经济开发区,国家大型企业,上市企业景象繁荣,方兴未艾。独正北面向京城敞开,新城二路与二零五国道,宽阔平坦。绿化带花海如潮,绿树掩映,映带成两条彩龙,乘高速,过立交,与小城并驾,绵延向前。
      如今小城开发旅游业,在风光旖旎、绿水清流、百鸟翔集的麻大湖畔,于“霜风收绿锦,万顷水云秋”的蓝天白云下,利用湖区的天然优势,捡拾名人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迹和圣贤儒家故事,汇聚成一曲浩瀚壮阔、血脉相承的旅游大餐,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
      四十年过去,仿佛弹指一挥间,如今似水年华已逝,容颜渐老。而我每天生活在小城的边缘,亲眼目睹了遗留在小城旧墙基上的历史故事,亲眼看到了小城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世沧桑,今非昔比啊!感慨之余,我还要跟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与岁月同步,默默地去祝福小城的明天与未来,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