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事白事创新办 让百姓节省1885万元

字数:1814 2022年08月09日 要闻


       □记者 翟成新 通讯员 孙连玉  报道
      本报讯  “我们近期准备结婚,既然村里有了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在这办就行,既排场,又省钱。”日前,劳店镇潘家村的程云春先生兴奋地说。
       程云春先生口中的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是近年来阳信县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的“移风易俗”活动之一——“1010”创新试点工程。
       “1010”创新试点工程:即在10个乡镇(街道)创新试点,打造红事(婚礼婚俗文化主题广场)、白事(殡葬礼仪服务驿站)各1处,目的是提倡反对浪费、文明办事,为百姓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节俭、文明的服务场所,搭建一个老百姓人人用得起、用得上的平台。截至目前,在婚俗文化广场已办理结婚礼仪10余场次,共节省50余万元。老人去世在驿站办理丧事的,全部由村里红白理事会和志愿者主动上门服务,全程免费不收一分钱。今年1—6月底共办理丧事1752起,节省1835.4万元。
       近几年来,阳信县移风易俗及殡葬改革工作典型经验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典型经验被外省市借鉴并推广复制。但是农村的红白大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譬如,在红事方面,有些小富即安的农民感觉手里有钱了,给孩子在城里买了房,孩子结婚城里大酒店办,体面、排场,也有的家庭是因为在农村办喜事“土气”,而且没有舞台、礼堂,以及像样的场所,便往城里凑热闹。在白事方面则是因近几年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村、合村并居的村里的老人去世后没有地方搭建灵棚,有的在自己家楼下车库里,也有的在高速路下桥洞里办丧事的,给逝者家庭带来诸多不便及抱怨。阳信县民政局通过平时调研,了解到群众的这些呼声和期盼,便萌生了在乡镇开展“1010”创新试点工程的想法。
       7月29日,记者走进劳店镇坡牛李村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大院,只见红彤彤的“婚礼婚俗文化广场”几个大字映入眼帘,两旁是写有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的展板,此外还有“移风易俗除陋习,崇简尚德倡文明”以及乡镇开展移风易俗掠影等内容。村里还建成了一个乡村记忆馆,里面有沉淀已久的婚俗文化织布机、纺车、灯笼、笙、斗、食盒、箩子等老物件。该村党支部委员兼红白理事会长李福祥说,“这些都是婚俗文化的无价之宝,我们会好好保留传承。”
       河流镇的安园小区则由小区志愿者自发组织捐款数十万元修建了婚礼婚俗文化幸福广场和殡葬礼仪服务驿站。从安园小区党支部书记曹洪泽处了解到,安园小区共有55幢楼、近3000人,以前红事都去城里大酒店办婚礼婚宴,一场婚礼婚宴浪费至少5—6万元,老百姓都觉得这是严重的浪费,而且自住上了楼,白事没地方办理,老百姓怨声四起。建起红白事广场和驿站之后,小区的居民就在广场上办,一分钱都不用花,全程由村两委及红白理事会志愿者参与服务,老百姓都拍手叫好。
       如今的阳信县,随处可见“崇简尚德倡文明,移风易俗树新风”的系列宣传展板,既有倡导移风易俗的宣传画,也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婚礼婚俗样式演变,还有践行“十反对十提倡”的标语、新二十四孝图等,群众认可度非常高。
       “现在的‘1010’只是试点,下一步还将逐步扩面,继续努力,力争在三年内在320个行政村全部量身打造婚礼婚俗文化主题广场和殡葬礼仪服务驿站,目的是真正让老百姓减负,提倡“反对浪费、文明办事”,将阳信的婚丧礼俗文化改革推广出去,成为纾民意、解民困、急民想、办实事的亮点工程。”阳信县民政局负责民俗工作的孙连玉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