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园促产谋发展 优化产业稳增收

字数:2064 2022年10月25日 要闻
       □记者  翟成新  报道
       本报讯   阳信县以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加速释放“产业集聚、产城耦合、致富倍增”效应,用优质的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县域产业聚集发展。2022年1月,阳信县顺利通过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审核认定,产业园总产值达550 亿元,园区内人均可支配收入2.54万元,高于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
       坚持以园促产,释放生态肉牛产业“集聚效应”
       聚焦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开拓“农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发展格局。一是做优一产,推进种 养结合一体化。建设4个万头标准化养殖小区,实施养殖户“退村进区”工程,实现统一管理、统一采购、统一防疫、统一销售、统一饲料供应、统一粪污处理。目前园区内规模以上养殖企业136家,肉牛规模养殖比例达87%。围绕“生态优先、固农兴畜”发展方向,建成5万亩优质青贮饲草种植示范基地,年收贮全株青贮玉米15.8万吨。二是做强二产,推进产业链条高端化。聚焦肉牛屠宰、精深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形成冰鲜分割牛肉、熟食冷切牛肉等4大类100余种产品,437家SC认证牛肉加工、76家肉牛屠宰企业入园发展,年屠宰加工牛肉30万吨以上,年屠宰能力120万头,居全国县级第一位。三是做精三产,推进现代物流便利化。投资35亿元,建设集仓储、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金诺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形成覆盖鲁北、辐射全国的冷链物流网络,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进口牛肉3万余吨,实现进口额约15亿元,园区运营预计实现年收益4000万元。投资4.2亿元建设进境肉类监管场地,综合物流大数据配套22万立方米智能化仓储设施, 实现进境肉类“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坚持以园兴城,释放产城融合发展“耦合效应”
       充分发挥产业园平台载体作用,持续释放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带动农民融入产业链,促进农业元素塑造城市形象。一是以园带产,培育县域经济“增长点”。引导企业建设加工园区和物流节点向基层延伸,建设4处大型冷链物流基地,启用后全县新增冷库容量达20万吨。截至目前,肉牛产业产值达526亿元,占产业园总产值的95.6%,位居国家产业园前列。二是以园促农,稳定群众就业“蓄水池”。以改善民生、促进民富为主线,以扩大就业服务为重点,依托园区企业合理匹配资源,为乡村就业人员开辟就业门路。目前,园内关联产业、重点企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县域养殖、屠宰、运销、餐饮等行业12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加快释放园内农民市民化巨大潜力。三是以园创牌,树立肉牛行业“风向标”。依托产业园成立国家工作站,邀请山东农业大学罗欣教授、省畜牧研究所宋恩亮等多名专家集体攻关良种繁育、副产品利用、粪污资源化利用等技术。目前,肉牛精细分割和牛骨雕刻技术全国领先,成功培育18万元/头的5A级肉牛品 种及阳信鲁蒙黑牛新品系。以阳信县亿利源公司为主要单位起草的《鲜、冻分割牛肉国家标准》于2022年4月15 日成功发布实施,全面提升“阳信牛肉”区域品牌知名度。
       坚持以园带农,释放农民致富增收“倍增效应”
       积极探索创新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务工、合同养殖、买牛托管、养牛合作等带农模式,打造促进肉牛产业快速发展新“引擎”。一是创新“纽带链接”协同发展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基地或合作社+农户”利益链条,合作社负责接收农户肉牛养殖托管和对接屠宰企业肉牛出售服务,有效节省企业合同管理工作量。目前,县域内共有合作社18家,托管农户216家、肉牛3240头,实现户均年增收3-4万元。二是创新“养母繁犊”农民增收模式。推广“企业+养殖合作社+养殖户+银行+农担+保险+数字科技”七位一体金牧合作新模式,农户获得信贷支持2949万元。其中龙头企业阳信县亿利源公司提供母本由农户饲养,以高于市场1000元的价格回收犊牛。目前,该公司与16家农户签订协议,养殖母牛680头,按照70%繁育率,每养殖1头母牛增收5000元/年,户均增收14.8万元。三是创新“回汉合作”民族团结模式。探索实施回汉群众“养牛联合体”发展模式,即回族群众利用资金、肉牛运销等优势,通过赊销肉牛供汉族群众饲养; 汉族群众将牛育肥后返销给回族屠宰户,趟出一条“一方出钱一方出力、一方养牛一方运销”的产业化养牛新路子。目前,赊销养牛专业户达3000余个,赊销肉牛3.5万余头, 赊销金额达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