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成功入选全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

字数:3585 2023年10月20日 政文
        □通讯员 李元 报道
       本报讯  近日,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公布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名单及其实验任务的通知》,经县级申报、市级推荐、专家审核及现场答辩陈述,确定21个县(市、区)为全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我县成功入选。
       近年来,我县充分发挥县域教育改革发展优势,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全省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
       强队伍、筑根基。强化乡村师资队伍建设,每年为乡村学校补充师资并专门组织乡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教师素质提升明显,并在全省市县级教师培训管理者高级研修班上作典型经验介绍。深入实施名师引领计划,持续推进县“三名”工程,2022年有7人通过齐鲁名师、名校长考核认定,今年又有8人入选“齐鲁三名培养工程”,入选比例位居全省前列、全市第一。积极落实市县“名师”岗位计划,在乡村中小学设立市级名师岗位20个,县级名师岗位60个(含为偏远5乡镇增设10名县级岗位名师),设立农村特岗教师岗位23个。实施乡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提高工程,制定相关激励措施,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妥善做好全县乡村学校实习支教师范生的接收、分配及生活保障工作,积极争取资金,为实习支教师范生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选优培强乡村校长,采用集中培训、挂职锻炼和远程研修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实施乡村中小学校长培训工程,乡村中小学校长每人每年完成不少于300学时的培训任务。实行城乡定期交流轮岗,2020年以来暑期交流轮岗乡村教师470人、校长46人,提拔年轻乡村学校校长11人,全县45周岁以下乡村学校校长(含副校长)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以来,为乡村招聘教师385人,引进人才814人,公费师范生203人,有力改善乡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
       提待遇、激活力。落实乡镇工作补贴政策,严格执行每月200元加教龄每年10元标准。实施教师午休工程,将闲置功能用房改造为午休宿舍,将有需求的乡村教师宿舍纳入保障性租赁住房,让乡村教师安居乐教。2017年起将乡村教师体检纳入综合督导考评,目前所有学区均已落实每年为在职乡村教师安排一次健康体检制度,年均查体2000余人。2019年起积极落实基层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落实符合申报条件的在乡村学校教学达到一定年限申报相应职称不受岗位比例限制的要求,4年来,乡村学校教师晋升正高级职称23人、高级职称533人、中级职称421人。制定落实阳信县《中小学教师分级聘任实施方案》《中小学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工作指导意见》,全面实行岗位分级竞聘和绩效工资改革,让“优教优酬”“多劳多得”落到实处,极大激发了乡村教师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
       破“壁垒”、推改革。全县成立五大教育集团,涵盖20所乡村薄弱学校、29所联盟校,实现了从试点到乡村薄弱学校的全覆盖,极大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提高”的策略,从完善管理体制、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加强评价考核等方面着手,以“一体化”管理为抓手促进全县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全面共享。以首席教师工作室为平台,负责组织集团内学科教研、引领学科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定期围绕课堂教学共性、瓶颈问题开展项目研究。破除校际“壁垒”,制定集团内相对统一的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课程计划、教学进度、质量检测、教研活动等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实现集团内“四个相对统一”。定期举行集团内教学质量检测,做到检测同步调、阅卷同要求、结果同分析,开展以集团内首席教师为主的学科“会诊”,协同推进城乡教育教学质量一体化提升。2022年,阳信县集团化办学工作获全市第一名,实验中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获优秀等次,1项课题入选省学校思政课教改项目,4所乡村学校被确定为滨州市义务教育教研基地。
       全力推进教育强镇筑基试点工作,商店镇、翟王镇入选全省教育强镇筑基试点乡镇,在省教育厅对第一批、第二批 130 个省级强镇筑基试点乡镇实施推进情况评估中,我县以89.32得分在92个县(市、区)中排名第6位,商店镇以89.32分在130个乡镇中排名第9位,是滨州市唯一被省教育厅发文充分肯定的县和乡镇。
        增投入、优条件。近几年,累计投资13亿元,启动实施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问题、足球进校园、清洁取暖、乡村振兴等工程,全县累计完成校舍建设面积50万平方米,乡村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观,所有学校饮用水安全达标,取暖消暑安全清洁、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到位,全县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推进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对乡村数字校园建设在资源配置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倾斜,多次对教育城域网升级改造,实现了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全覆盖。大力支持学校精品录播教室建设,乡镇驻地学校建设录播室18间,在全市率先实施“空中课堂”建设,同时结合市教育云平台,推进“三个课堂”的深度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将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所有乡村学校,助力开齐开足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全县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全面落实学前和义务教育学生资助政策,近年来,发放学生助学金及农村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等共计52400余人次、近2200万元,其中资助脱贫享受政策、防返贫监测户学生以及特殊困难群体学生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800人次,发放教育扶贫资金350万元。实施“平安校车”工程,财政补贴4100余万元,运营标准校车83辆,实现了乡村全覆盖。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全县农村小学生免费提供营养奶,2022年全年共计配送395万盒,惠及全县45所农村小学、2万多名农村小学生。成立阳信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和全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孤困境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学生,实行“一对一”教育帮扶,实现了特殊群体学生“监护有人、学业有教、生活有助”的关爱目标。建立乡村学困生成长档案,健全个性化帮扶机制,保障学生完成学业。
       创特色、树品牌。通过开展校本课程优质课和案例评选以及教学视导等活动,指导学校利用地域文化和教师资源优势开发校本课程,同时开展了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社团活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翟王中学的“手球运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多次获国家、省级奖励,已凝练为助力学生自主、自信、自强发展的校园文化;河流镇刘庙回民学校代表滨州市在山东省第十一届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参赛陀螺和板鞋竞速项目,取得奖牌数第一、总分第一的好成绩;河流镇陈家小学组建了“梨乡风情剪纸艺术工坊”,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搬进了课堂,学生剪纸作品被人民日报选用;洋湖乡中心小学推进鼓子秧歌特色活动,被评选为滨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和研究基地;流坡坞镇中心小学在姚基金篮球比赛中取得了滨州市联赛、山东省联赛和全国联赛三连冠的优异,2023年,劳店学区篮球队和刘庙回民学校篮球队再次夺得姚基金全国联赛亚军,扩大了阳信体育在全国的影响力;商店镇小桑学校排球、门球活动开展丰富,被评为“山东省排球传统项目学校”和“山东省门球特色学校”。
       以“学本教学”在载体,全力推进高效课堂建设。构建起学本教研体系,形成以教研员联系学校为指导、课题研究为引领、“学本教学”项目推进为主线、联片教研活动为载体、资源共享平台为支撑的教研工作机制,以商店学区为中心,在全县推广“学本教学”先进理念,先后组织十期“学本教学”报告会,培训乡村教师2000余名,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推动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开展学校课程建设行动、课程能力提升行动、教学方式变革行动、教学研究引领行动、教育技术助推行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教学资源优化行动、课堂教学达标行动、学生学习素养发展行动、“学本教学”评价实施行动等系列行动,成立“学本教学”行动共同体,在县域范围内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形成“4环N程3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教研氛围日渐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