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信县:聚焦聚力优化机制 澎湃高质量发展动能
字数:2598
2024年04月26日
要闻
□本报记者 报道
本报讯 2023年,阳信县坚持工业兴县、制造强县不动摇,实现经济发展完美收官,2次获评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进步县。
注重稳增长,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围绕“一铝一焦一化工、一牛一梨一家具、一毯一木一电子”,谋划布局9大产业园。在全市率先试点“1+N+24”为企服务体系,带动2023年市场主体数量达4.4万户,同比增长16%,工业总产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成立6个重点项目、9个重点产业专班,71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25.5%。推动“五未”土地、闲置产能等逐批盘活,2023年闲置土地处置完成率达166%,列全市第1位。组织促消费活动20余场,申报省级直播电商企业3家,网络零售额增长148.6%,社零额增长12.1%,跨境电商达30.9亿元。用好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实现进出口总额52.8亿元,同比增长45.5%;实际利用外资到账6661万美元、同比增长65.73%。
注重优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延伸。实现工业技改投资增速15.5%,列全市第3位。重点实施滨阳聚苯硫醚、瑞鑫3D多功能喷墨、万华禾香板业数字智控化等技改项目,带动以化工、纺织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实现产值186.49亿元,同比增长37%。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2023年高技术投资增速实现65.6%,高于全部投资增速58.2个百分点。锚定“针状焦+负极材料+锂电池”链条,优先保障滨阳、瑞阳等已投产项目满负荷生产,带动油系针状焦产能达50万吨,全球最多。锚定铝产业链条向高端智能装备延伸,一凡15万吨再生铝项目竣工投产,久盛5万吨铝型材、瑞烨铝合金法兰等项目顺利推进。推动特色产业园区化集聚。高标准谋划以阳信开发区为核心、9大功能园区为主体的“1+9”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10栋8.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投用,恩意姆等10个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入驻投产。锂电新材料产业园总投资2亿元的一期锂电池产业园建成投产,二期已列入市重点项目。
注重可持续,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抓好科技创新。3家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项目成功申报全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数量居全市第1位。强化研发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8.71亿元,占GDP比重为3.19%,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扶持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4笔,共计3.3亿元。抓好企业创新。2023年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占比达77%。强化科技型企业培养,申报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瞪羚企业各3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48家。抓好服务创新。38名县级领导帮包158家规上工业企业,收集企业家梦想86项,协助企业办结70项。入选省重点项目11个、省技术改造重点项目7个。组建74人的项目管家队伍,为重点项目办理事项424项,省市县重点项目帮办代办率达100%,项目审批周期由2个月—3个月压缩至“半日办结”,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
2024年,阳信县将注重优化机制,全面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优化机制加快项目建设。优化推进机制,推动72个省市县重点项目开工率、投资计划完成率均实现100%。强抓要素保障,盘活“五未”土地300亩以上,争取储备土地1000亩、供应土地2000亩。强化无偿资金、专项债、能耗指标等政策争取,保障重点项目顺利建设。加大项目谋划招引力度,立足九大特色产业基础,招引一批大项目。紧盯国债、专项债及中央资金投向,动态建立省市县重点项目、专项债项目储备库。
优化机制积极扩大消费。巩固传统消费,放大房地产、商超、餐饮等消费券撬动效应,释放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交易消费潜力。培育新型消费,积极发展信息中介、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加快培育生鲜电商、直播电商等新模式。发展服务消费,组织举办梨花会、美食节、芍药节、滑雪季等特色旅游活动,持续擦亮“采风梨园韵·收藏水落坡·寻味阳信城”旅游品牌,圣豪城、卓悦商业综合体建成投用,精心打造兴悦商业街,助推消费品质提升。
优化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坚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为方向,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高端化,重点盯紧滨阳聚苯硫醚特种工程塑料、巨久能源针状焦技改进程。加快推动大晟芯材料高端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开辟高端产业新领域。推动产业智能化,鼓励链主企业建设运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晨星工厂、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8家以上。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企业“上云用数”。推动产业绿色化,锚定“针状焦+负极材料+锂电池”链条式发展思路,保障滨阳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瑞阳负极材料一体化等已投产项目满负荷生产,大力发展绿色锂电新材料。
优化机制争取新机遇新要素。向绿色要空间。落实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年度重点任务,按照县经济开发区试点园区及滨阳燃化企业实施方案,做好试点建设。印发实施《阳信县碳达峰工作方案》,优化调整用能结构,严格落实能耗能控。向科创要空间。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发展机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00家。引育科技领军人才20名、青年人才2200名以上,打造“人才飞地”1处以上。向改革开放要空间。开展“五争五创”行动,塑成一批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改革品牌。精心筹备参加华交会、广交会和进博会,帮助企业开拓新客户和新市场。加快外资外贸稳进提质,引导新东进餐具、瑞鑫集团等生产型外贸企业开展跨境电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