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做强乡村产业振兴奋力打造致富“实景图”

字数:1492 2024年08月06日 要闻
        □通讯员  李佳琦  徐文文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信城街道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全方位发力助推产业振兴走深走实,在实现产业振兴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信城”样板。
       强基础、优规划,塑牢产业振兴“大动脉”。紧扣一个轴承,突出组织领导战斗堡垒作用,找准产业振兴发展新坐标。成立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专班,组织召开产业振兴专题会议8场,部署落地项目5项,制定《信城街道办事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产业振兴全面发展。建立“领导干部包保、机关干部联系、网格干部落实”的服务保障体系,形成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产业振兴服务网络,聚力提升产业振兴向好、向快发展。围绕省、市、县“三农帮扶”政策,立足街道实际,聚焦丰合农业、“一号农场”、魏家赤松茸等5个储备项目,加强向上密切对接,为项目开展提供资金支持,提前完成项目入库工作。 
       强品牌、抓特色,奏响产业振兴“新乐章”。聚焦乡村产业振兴,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以特色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投资50余万元,建成面积14000㎡的赤松茸高端食用菌种植基地,同时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以产品种植、产品烘干、菌菇深加工、电商销售为核心的集成产业,全链条各环节为周边153名群众提供就业机会。积极打造东程村“扫帚产业链”发展,从原苗收储、精细加工、成品展示、电商销售4个环节入手,整合全村分散资源,通过“一带一,一带多”抱团式发展,建成金鑫扫帚加工厂1家大型工厂及35家家庭作坊,辐射带动183名群众从事扫帚制作,形成年销售额达千万元的大产业。依托地理优势,对城乡结合部村居,以“保护生态环境、培育精品农业、发展城郊旅游”为着力点,投资150万元打造占地50余亩的“1号农场”项目,特色种植草莓、无花果、火龙果等采摘品种,同时依托街道古文物及非遗文化,规划打造包括“吉祥步步糕”非遗文化、西北村战国古墓等在内的研学点3个,创新探索“休闲采摘+观光研学+乡村旅游”的立体式农旅融合新格局。
       延链条、重人才,把准产业振兴“强脉搏”。牢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系统谋划并高质量推进人才发展工作。密集参加招才引智活动,依托“滨州人才节·阳信专场”、春季促就业招聘会等各高校人才招引活动,特别引进熟悉网络销售、乡村“三产”开发的新型创业人才及致力于解决农产品生产难题的高校科研团队,吸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办好创业培训课堂,坚持“雏凤清于老凤声”人才培养理念和“传帮带”机制,协调农业农村、科技等部门组建老专家科技服务志愿团,邀请专家型老干部为基层创业人才提供创业咨询“点单式”服务,依托街道电商产业园培训平台,定期调研指导园区产业发展,重点开展“农村青年科技培训”。完善人才制度和组织机制,释放人才政策红利,依托“青年创业创新”“大学生就业补助”等优越政策,发放人才补贴350余万元,同时加大对乡村人才的人文关怀,高标准打造人才公寓33套,组织免费体检,投资2000万元建设信城街道第二中心幼儿园,解决外来人才住房、就医、子女读书等问题,让人才安心、安身、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