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法交融 解开家事审判工作“心安密码”

字数:1867 2024年08月13日 要闻
        □通讯员  张晓悦  毛立娜  报道
       本报讯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我县人口不足50万人,2022年审结家事纠纷466件,调撤案件占比58.79%;2023年审结家事纠纷511件,调撤案件占比82.19%,年增长23.4%的调撤率从何而来?
       “阳信法院聚焦‘心安城市’建设,坚持专业化审判,秉持柔性司法理念,依托社会力量延伸司法服务,逐步形成家事审判阳信模式。”阳信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唐贵学介绍。
       突出“专”字 ,“一盘棋”统筹推进。阳信法院以创建新时代特色人民法庭为契机,积极探索家事审判改革,将阳信法庭打造为家事审判专业法庭,集中审理家事纠纷、人格权纠纷等案件。组建热爱家事审判工作、具有丰富经验阅历、掌握较强调解技巧及心理学知识的女性办案团队,形成“3+2+3”(3名法官+2名法官助理+3名书记员)的专业工作组合,用女性特有的情感和细腻,将司法柔情寓于家事审判,以“情”切入当事人内心,不仅做到案结事了,更注重治愈情感。先后获评“集体三等功”“优秀调理法庭”“滨州市青年文明号”“三八荣誉集体”。
       紧扣“和”字,“一主线”多元解纷。“谢谢张法官,您就像亲人一样,为了我们的事来回跑了好几趟!”伴随丁女士的一声声感谢,一起八旬老人赡养纠纷案件被顺利化解。“主动上门调处纠纷”是阳信法院探索多元化解家事纠纷一个缩影。阳信法院立足源头疏导,完善诉调对接机制,探索“前段联动调解、诉中渐进化解、诉后治理疏解”的家事纠纷工作法。诉讼前段,依托“3立方”调解中心,设立集“心理健康疏导、家庭教育指导、矛盾纠纷调解”于一体的婚姻家事调解室,构建司法保护、维权服务、信访投诉、社会救助“四位一体”的多元调解机制;诉讼期间,依托专业化家事审判团队,创新“耐心听、精准劝、认真讲、倾心促、真情顺”五步工作法,把“修复”和“治愈”放在首位,将案结、事了、人和同步推进;诉后阶段,紧盯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将判后回访工作融入县乡村三级婚姻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织架构体系,赡养、涉未成年人案件做到100%回访。
       强化“护”字,“一系列”关心关爱。阳信法院充分发挥法院在审判执行、普法教育、法律援助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推进老有所依、幼有所教、弱有所扶,打造“有力度、有速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司法保护屏障,为妇女儿童守护好司法防线。先后出台《家事案件审理程序规则》等工作规范,今年以来,审理婚姻家庭、继承案342件,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指导、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20余份。积极与妇联、民政对接开展“婚姻家庭风险隐患大排查”专项行动,常态关注预警涉诉家庭,排查困难、留守、流动等问题家庭74个,解决问题103个,化解率100%。
       做好“宣”字,“一导向”综合施策。阳信法院坚持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积极推进审判职能与普法宣传有机融合,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依托“法邮服务站”,对不便到庭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提供上门服务,积极开展“家门口的审判”“田间地头的调解”,开展巡回审判5次。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出法润梨乡、阳法小课堂专栏,对典型家事案件进行专题报道。今年以来,组织法院开放日活动3次,制作妇女儿童保护宣传视频7期、普法云广播2期,开展各类线下普法活动20余次。依托妇联“巾帼暖梨乡”志愿服务,结合“百千工程乡村行 普法宣传进万家”专项行动,重点围绕离异老人、人身保护令申请人、家庭教育指导令对象、留守儿童等群体开展上门普法,以聊家常的方式了解群众法律需求,解答法律疑惑,切实增强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意识。
       “司法工作不仅追求案结事了,更追求人和心安。县政法系统将以‘心安城市’建设为着力点,主动回应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问题,以‘小家’和睦撑起‘大家’和谐,以群众心安构筑更高水平的平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豪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