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峰
九龙湖,一池碧水,绿波荡漾,风起微澜,波光潋滟。每日清晨,三三两两的野泳爱好者,一个猛子扎到水里,即入景色。站在岸边远望,水面、湖岸、近景、远景,逐级而上,数百米远的对岸绿树葱茏,植被茂盛,再远处,住宅小区,高楼耸立,鳞次栉比,艺术色彩凸显,景色如画。墨绿色的水面幽深、神秘。波澜不惊的水面,如女性的温顺平和,深水区看上去绿黝黝的,让初学游泳者惶然生出一丝恐惧。如此,也提醒不识水性的朋友,一定要慎重选择运动方式,游泳慎选择,下水有危险。选择游泳运动,不仅仅是为了游泳好玩,更是遵循内心快乐的感觉,甚至是思想或者内心的某种修复式锻炼,而不是面子。
惰性,一直潜伏在人的身体和思想的不远处。在人生年轮的某个阶段,或是四季中某个开端,庸常重复的生活模式,容易让人感到倦怠。迟钝的内心,邋遢的外表,突然间发现自己步入了中老年行列,看着公园里跳着激情广场舞的大妈们和公园一隅引颈高歌猛练肺活量的大叔,又不屑于这样积极向上争分夺秒维护健康的老年生活。
《大学》“格物致知”里,“物”就是知识的积累,是悟透生活,是生活的重复,在人的思维逻辑里,选择一项运动或者到新的领域,是延续生命或者调节心理的理由。
于是藏在心底的一项运动,在战友的热情邀请下,一拍即合,焕发激情,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付诸于实践行动。
游泳是从五月四日的下午正式开始的,和战友在湖边汇合后,游友们陆陆续续地到达游泳地点。第一次下水,在家里早早地换上了泳装,游泳装备是战友新军从北京邮寄过来的,泳裤、眼镜、泳帽、耳塞。
站在这么广阔的水池的岸边,对这个称为“湖”的地方,充满了诱惑和新奇。简单活动了身体后,干净利索地惊鸿一跳,顿时一股微凉瞬间刺激了皮肤又迅疾漫延到全身,并没有潜意识里需要用意志战胜的冰凉。几分钟后,浑身通泰,从游泳前辈们设置的水下栈道前行至三四米的地方,就陡然悬空,身体浮力加大,手臂交替前伸,肥硕的身躯像一条不灵活的大笨鱼,向前滑动,完成了极具象征意义的第一次下水。
游泳队伍里除了两位战友,很快加入了很多爱好者,大家都是熟人,游泳装备和岸边流程很快熟悉起来。随后,我又补充了现场换泳装用的大浴巾,上岸冲洗身体的水壶以及区别于游泳圈的游泳浮漂(跟屁虫),换了一个大红色的泳帽,一个装衣服的大帆布包。十天后,在战友的陪伴下,我的单次游泳距离超过了八百米,不管从体力还是游泳技巧上都有了新的突破。我沉浸在新鲜感和兴奋点上,并乐此不疲。
天刚蒙蒙亮,翻身起床,从恋上游泳那天起,起床便简捷而迅速,宽松的体恤衫,大号的运动裤,前后不到三分钟就到楼下,这速度堪比部队时的紧急集合了。当过兵的人都不会忘记,新兵连最怕的就是午夜或凌晨的紧急集合,不管你是洞悉了班长们在熄灯号吹响前的窃窃低语,还是酣睡到深度睡眠者,当短促、紧急、高频率的哨音吹响起,预测信息者是惊恐万状的急切,酣睡不知信息者是手忙脚乱的无序杂乱。于是三分钟后的办公楼下,是一群衣冠不整,背包松散,像极了一群打了败仗的新兵。如此反复,兵者的素养就有了质的转变。一切从实战出发,有条不紊,按规施训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晨泳的起床迅速除了当过兵的底子好,也是意志力与慵懒的对抗,能迅速地脱离温暖舒适的被窝,速度和惰性战役争夺,看似无关,实际是最关键的转折点。试想某一天清晨侧耳倾听,室外有风刮过,臆想着风仿佛能吹到被窝里,内心会出现两种选择,去或者不去,如运动之心稍作退让,温存和懈怠马上就乘虚而入。保持干脆利落的速度,便没有了懒惰的扯拽。于是新的一天第一场战役胜利了。
每日清晨,站在清波潋滟的湖面,便有了清新怡然,胜利逃离旧版画面的美感。
从第一次下水,近一个月的时间,我非常适应水中的温度,不知是否因了皮肤皮糙才对于温度不太敏感。在室外温度还没有达到高温之前,偶有朋友问起,他们会先入为主地替泳者感到水凉,这也是盛夏来临前人数不多的主要原因。那几位从冬天一直坚持游过来的冬泳达人,无疑是值得大家钦佩和敬仰的,除了管理者为了安全考虑不提倡野外游泳,他们所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和持久的忍耐力,都堪称强者荣耀。
冬泳的妙处是,温度的巨大反差刺激到皮肤后会加速血液循环,极大地提高了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 而冬泳的过程,我想每一次下水都是一次人性弱点的挑战,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唤醒英雄情结,岁月或平静安然或曲折坎坷,从容自若地跳入水中的那一刻,谁能不说是一次脱胎换骨的体验呢!有时候想,日子或许不富裕,安逸度日也是一种选择,当中年来袭的时候,有很多彷徨和徘徊交织,如果少了兴趣和爱好,生存的能力和范围定会萎缩。所以选择游泳是一项动感十足,富有挑战的水上运动。
清晨五点半左右,我即抵达湖岸,湖是小城的景色内湖,在我看来水面已经不小了,甚至可以说很宽阔。按其观赏、运动、游玩等功能设施排序,湖岸周围都有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湖岸有五六米宽,岸边由成人手掌大小不规则青石板铺就,石岸邻水内沿是半米多宽的木质休息台。硬度与暖色搭配,处处体现了休闲格调和人文情怀。如果说,游泳是适合自己的一项运动,而站在岸边守望如镜的湖面,叩问内心,沉思冥想,静中娴怡,留驻在心,便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奢侈。湖岸静谧,窃窃私语,低调内敛的性格契合了内心深处越发安静的状态。望着一池安静的碧水,拥有了一份思想的清晰和身心的轻松,做本真的自己,内涵而富有热情,热情辅助着付出,不懈怠人生和生活,把自己酿成一杯淡而又淡的酒,透着醇香与活力。这样的中年才可以与岸对话。
墨绿幽深的水面,是否是生活所葆有的深情,泳者在跃入湖水的刹那,人水交融,相互触摸,温度、质感、包容、统一,是人、岸和水的高度契合。
曾一度迷恋大海的岸边,甚至成为一种理想和追求。当有一天,大海就在眼前,汹涌澎湃的海浪前赴后继在岸边石头上绽放。那时,头脑中竟然一片空白,是大海啊,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哪儿不对劲,和朝思暮想的大海不同,就这样连衣服都没换,就冲进了大海里,风力不大,海浪却以前所未有热情接踵而至,张嘴呼吸,那海水的咸可以让诗人重启一行,写一首“它真的很咸,非常非常的咸”。
就这样完全打乱了看海的节奏,似乎对不起与大海的约会,我应该说点什么,或倾诉或浪漫的赞美,都没有,在海岸边的迷茫和呆萌里,还是有一个词随着浪花而出,“海天一线”,他们在视线能够到达的天际交汇,海展示了它的深邃和辽阔。海岸不语,它读懂过太多的人,明白太多的岸边心境。
像我的同龄人,尤其是在农村长大的,小时候最早接触的是村外的小河。作为几千年农耕文明的国度,内陆地区小型沟壑纵横阡陌。在雨季来临的日子里,水面暴涨的村头小河,就成了男孩子们快乐的天堂。“严禁私自下河游泳”是每一个孩子悬在头顶的禁令,无论父母如何百般的围追堵截,在大人午休的间隙,太阳炙热的午后,孩子们总是能成功突围。于是小河的两岸,很快被小伙伴们从河底甩出的淤泥,涂抹成一道道大自然馈赠的最廉价滑梯。虽然常常被硬质的“石猴子”划破屁股,却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快乐和热情,成了永恒的快乐时光。当然,那时的水质,外部环境都有时代的特殊性,现在是绝对不赞成未成年人野外游泳的,切记!切记!
盛夏即将来临,湖岸边上的青石特别吸热。在野外游泳专用的大浴袍里换上泳装,然后躺在石面上,吸足了阳光的青石有点烫,像早年间爷爷烟袋锅的温度,舒适且意味久远。哲学家冯友兰说,人生有四种境界,即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学知之,人最高的境界是觉醒于自然和功利,道德和天地境界才是最高。于湖岸,静下内心,去除浮躁,修正大之心和清静之心。尊重人文,尊重自然,清虚、静笃、坦荡、纯良。
如此,我在湖岸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