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老年大学强化政治引领 聚焦老有所为

字数:1138 2025年01月21日 政文

        □本报通讯员 报道
       本报讯   近年来,县老年大学充分发挥老干部人才聚集优势,通过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努力打造“夕阳烛光”志愿服务工作品牌。
      探索“党建+”模式。县老年大学成立功能型党支部7支,涵盖了书法、绘画等11个兴趣社团,317名党员学员。各党支部每月至少开展1次组织生活,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及省、市、县重大决策部署。实行党支部书记、志愿服务队队长、社团负责人“三职合一”模式,加强党组织对社团学员的政治领导,老干部更具归属感,社团更具活力。投资3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本色家园”“渤海银辉之家”党建活动室1处,让老干部党员在经常活动地参加组织生活,真正做到“关系在单位、活动在社团、奉献在社会”。
       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县老年大学通过深挖银发人才富矿,优化整合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活动,不断提高老干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一是助力基层治理。通过与各乡镇办信访办对接,选派28名有基层调解经验的老年学员组成6支矛盾调解志愿服务队,积极助力基层矛盾调解工作,累计调解信访矛盾340余个,形成了老年大学统筹协调、模范党员带头、老年学员广泛参与的老干部助力基层矛盾调解工作格局。二是助力文化赋能。挑选活跃度高、文化功底深的老年学员志愿者,组成送文艺下乡志愿服务团,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编排戏曲、舞蹈、合唱、旗袍秀等节目,积极参与“政府搭台·群众唱戏”“芍药花开五月红·五老乡村展风采”展演等送文艺下乡活动21场,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助力乡村振兴。积极与梨文化博物馆、阳信润丰农业有限公司等单位展开合作,为钱君萍等创业、文史领域的老专家建立“五老”工作室,倾力办好“红色宣讲”“创业培训”“传统文化”三个课堂,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助力梨产业技术创新、农村青年土地托管培训等活动47场1620余人次,为老年学员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领域发挥银辉力量搭建平台。四是助力关心下一代。按照志愿者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成立了红色文化、法制教育、太极拳文化、家庭教育等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队10支,建成由527名老干部志愿者组成的关心下一代“五老”专家库。实行志愿服务队队长负责制,定期到全县各级中小学开展关心下一代志愿服务活动。累计开展“红色文化点亮开学第一课”“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系列宣讲活动113场,受益中小学生1980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