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防贫底线 聚焦“三生三美”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字数:2280 2022年01月21日 要闻

■刘希柱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其广度、深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因此,要聚焦重点,尽锐出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工作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聚焦“三生三美”工作重点,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激发人民群众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坚守规模返贫底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重要的前提。脱贫是走向共同富裕的起点。一要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以防止返贫和新致贫为目标,坚持标准从宽、程序从严、帮扶从快、措施从全,抓好动态监测和帮扶,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住“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等政策底线,建立“调研检查、三方协查、随机抽查、乡镇互查”督导落实机制,确保精准帮扶,真正做到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二要抓实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增加群众的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让脱贫群众和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有稳定的收入。三要抓牢农村集体经济和扶贫项目产业。坚持专业普查、季度轮查、问题核查、乡镇互查、整改排查“五措并举”,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的管理和运营。把扶贫项目资产在内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盘活利用好,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将扶贫项目资产的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主要用于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
二、聚焦“生产美产业强”,夯实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就业和产业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两个关键,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和扶贫项目资产是实现产业振兴的两个基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必须牢牢抓住生产美产业强这个基础。一是聚焦3+N产业体系,推进全产业链发展。围绕肉牛、鸭梨、民俗文化和特色产业集中发力,发展富民产业带动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就业,集中培育链主企业,发挥领头羊作用。盘活用好供销社的资源资产,发展仓储和冷链物流业,科学布局村级网点,健全完善物流体系,畅通农产品上行、工业产品下行路径,为现代农业发展解决购销难题。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初深加工,推进产业链延伸,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二是聚焦扶贫项目资产,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牢牢把握扶贫项目等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加强对项目运营监管,引入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来经营。将项目收益作为村集体收入设立公益岗,以工代赈搞好就业帮扶,村集体收入有效用于公共公益设施建设。三是聚焦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园区式发展。推进一镇一业,打造点、线、面分布式产业园区。用好农村闲置废弃宅基地等存量建设用地,合理布局生产加工点,用园区建设理念配套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完善物流体系,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三、聚焦“生态美环境优”,铸牢乡村振兴的生态保障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是缩短城乡差距、推进城乡融合的重点。一是做减法。严格一户一宅政策,强力推进废旧房屋和残垣断壁清零厚积和私搭乱建专项治理行动,加强门前“三包”和房前屋后管理,对村内存量生活垃圾和农林畜禽废弃物进行集中治理,健全完善收储运体系,通过做减法,强身瘦体,创造清爽干净的生态环境。二是做规划。乡村建设规划先行,要树立片区协同发展理念,以行政村为单位做好乡村规划。各自然村规划街巷和坑塘,住宅规划向空心村布局,行政村要合理布局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设施,文化、康养、商场、物流、加工点等公共公益基础设施和产业设施,融入镇和片区发展规划进行布局。合理规划未利用地,连接大田闲散土地的盘活利用路径,做好存量建设用地这篇大文章。三是做加法。在科学规划基础上,运用产城融合发展理念,配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策划产城融合项目,按照“国企担当、金融助力、政策支撑”的思路,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示范镇、样板区、卫星村,突出示范引领,梯次推进。统筹生产、生态,将村庄建设纳入产业发展布局,推进产业生态一体化发展。
四、聚焦“生活美家园好”,厚积乡村振兴的文化底蕴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建设美好的家园是乡村建设的总目标,乡村作为农民生产生活的家园,必须用共建共享观念凝聚合力,共同打造。一是坚强的基层组织。乡村振兴要用好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基层组织两支队伍。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根本,要发挥农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明确权利和责任清单,强化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凝聚社会组织的力量,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厘米问题;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坚持德治法治融合,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有力的经济组织。要巩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管理经营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法人地位和重大作用,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管好用好村集体资源。坚持“一村一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真正将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迈进。三是铸魂的文化组织。生活美不仅要塑形,有看得见的实惠,更要有好的家风、好的文化来提升软实力。要发挥民间文化组织的力量,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党史红色文化,凝聚民心,凝聚力量,把群众组织起来,坚定不移跟党走,凝心聚力谋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