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城街道:政府搭台群众唱戏 演绎文化惠民“双向奔赴”
字数:1063
2025年04月03日
政文
□本报通讯员 报道
本报讯 信城街道通过街道组织、社区承办、群众参与的方式,把舞台搭建在百姓家门口,鼓励居民群众登舞台、展才艺,进一步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擦亮“文润信城”品牌底色,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
聚焦高位谋划,压实活动组织“责任链”。组织召开专题会议6场,制定《信城街道“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百姓村晚系列活动工作方案》,设立综合组、节目组、会场组、素材组、外宣组5个工作小组,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全力打造“政府搭台群众唱戏”文化惠民品牌。截至目前,开展“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百姓村晚系列活动6场,惠及辖区群众1.5万人。
聚焦服务保障,打好关键环节“组合拳”。围绕“1+8+X”信城特色文化品牌,突出主题性、功能性和靶向性,依托翠岛湖公园、梨园广场、幸福广场,打造形成翠岛湖、梨园、幸福三大主题文化舞台,并在各舞台周边设置便民服务点4个,为群众提供水、雨衣、扇子等用品,切实做到服务保障优化升级,让辖区群众有“地”可去,有“才”可展。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宣传渠道,线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持续开展进社区、进网格、进学校、进企业“四进”宣传活动,并充分利用广场、集市、商超等人员密集场所,悬挂横幅50余条,发放宣传单8000余份。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途径,制作“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百姓村晚邀请函、《报名指南》等信息30余条,并利用阳信融媒、抖音等媒介手段进行全程直播,累计吸引观众10万余人,充分提高晚会知晓率和群众参与度。
聚焦形式创新,奏响节目质效“最强音”。落实“居民主体、热在基层、乐在群众”活动主题,通过录制视频及现场演出方式,对群众投稿、报名节目进行选拔,同时与县文旅、妇联等部门协调联动,定期对展演节目实地指导,实现所有节目群众演、群众看,真正成为家门口文化大餐的创作者、参与者和享受者。同时,做好“村晚+”文章,在晚会广场周边设置“非遗”展示区,邀请牛骨雕刻、非遗面塑、吉祥步步糕等20余种非遗文化入驻,持续放大“村晚”热效应,真正把传统文化说出去、讲出去、传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