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窖记忆

字数:2268 2022年02月15日 综合

■李树坤

说起菜窖,现在的年轻人大都不会记得了。南方人几乎没有这个概念。只有北方人,只有亲身经历过的年龄大一些的人才会有些许记忆。
菜窖,在上世纪从60年代的北方农村几乎家家都有。我70年代生长在鲁北一个农村,对菜窖的记忆在我童年时就有很深的印象了,我家的菜窖都是父亲挖的,记得有长方形和圆形两种。挖菜窖是力气活,虽然看上去技术含量不高,但是体弱的人真的干不了,家里没有劳力的就会找别人来帮助挖窖。长方形的菜窖比较好挖,选择好地方,清理好地上物,撒上一些白灰就可以开挖了,菜窖是根据储存量来挖的,菜量多就挖大一些,菜量少就挖小一些,一般都会4米长、3米宽,挖到两米深就可以了,再深一些地下会潮湿。为了防止潮湿,会在下面铺上一层塑料布,菜窖周边修理的整整齐齐,下面分隔开来放一些白菜、萝卜、土豆、大葱、山药等蔬菜,为了节约空间,会在里面搭上架子。为了进出方便,在窖口一角再修上几级台阶。菜窖的顶部用木头或木板搭起来,上面压上一层厚厚的土来保暖。圆形的菜窖不太好挖,相对于长方形的菜窑,我感觉圆形的还算有点技术含量,因为圆形菜窖要求口小肚大,类似农村的水井一样。这种圆形的菜窖储菜量不是很大,上下也不方便,下去的时候需要先放进一个梯子才能进去,所以农村这种菜窖并不多,唯一的好处就是节省窖口的覆盖物,用一块小木板盖在上面就行了,还能防止老鼠进去偷吃。缺点是不太安全,有的男孩子比较顽皮,偶尔会有孩子掉进去,幸好不是太深,下面又有一些菜垫底,一般不会摔伤。
在土地没有改革时,地都是生产队里集体耕种,那个时候大多数农户家没有多少菜来储存。我的父亲很能干,农闲时节,他联系朋友一起骑自行车去河北、天津一带卖我们本地的农产品,回来的时候再收购一些当地的农产品卖掉,遇到价格行情不好就先储存起来。日子好过了,父亲就会买一些蔬菜存进地菜窖里。我家的院子很大,每年院子里也会种植一些蔬菜,白菜和萝卜最多,到了初冬,就把一些蔬菜储存到菜窖里过冬,到过年的时候就拿出来招待客人。家里来客人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了,孩子们也跟着一起解解馋。
过度的操劳,父亲累病了,病的很重,那个时候医疗条件很差,家里没有条件也住不起院。父亲在县城的医院做了手术,手术费40多元,在上世纪70年代,这已经是不小的开支了。手术不久,父亲就出院了,在家里养伤,父亲已经很瘦弱了,胸口有一个长长的刀口。我那个时候才8岁,房子刚刚盖起来有两年,家里的三个妹妹还不懂事,最小的妹妹不会跑,另外两个妹妹只顾自己在院子里玩耍,她们似乎感受不到父亲的伤痛,我也只是隐隐在心底有些许感受。
过了大约半年,父亲的体力有了恢复,面色也红润了,但是医生嘱咐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可是父亲很要强,他深知自己是家庭支柱,没有收入来源,一家人的日子会很难过。父亲找人做了一辆小驴车,然后又与朋友们开始联系了,他们仍然去河北天津一带,每次都有二、三十人,还是经常做农产品生意,家里的日子又好起来了,我家的菜窖又派上了大用场。但是,毕竟父亲的病刚刚刚好,父亲整日的劳累,一年之后旧病复发了,这次医生也已无力回天,在我10岁那的,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那时父亲才36岁,从此,我家的再也没有挖过菜窖,因为家里也没有人能够挖得了菜窖。
时间如梭,岁月如水,如今我最小的妹妹也45岁了,我们都已经成家立业,各自有了家庭。前几年我拆了父亲当年建造的土房子,为母亲盖起了砖瓦房,购买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安装了空调、自来水。家里安装了带暖气片的生物质颗粒清洁取暖炉,既干净又暖和。
又要过年了,我们一家三口到超市购置了一些年货准备回老家过年,超市里红的、绿的、黄的、紫的等等,各种各样的菜品,样样齐全,非常新鲜,我什么都想买一点儿,妻子总是提醒我,别再象以前一样买许多菜储存起来了。相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家群众的日子确实已经很好了。在我的老家,村里十几年前就成立了集贸市场,不用出村就什么也能买到。村里的大超市里什么也不缺少,随时都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各种食品。县城到乡村的路,也不再象以前一样坑坑洼洼让人感觉很远、很难走了,宽阔的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二十几里路程开车十几分钟就到家了。
每次回到老家,我都会想起那口曾经养育我们一家人的菜窖,如今不仅仅是我家,而是全村,甚至整个北方乡村也少有菜窖了。菜窖已经成了我记忆里的一个永恒名词。